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听课记】徜徉于传播学概论的海洋中
  • 作者:王一瑶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3-05-07字体:[
  •   

    课程:《传播学概论》

    授课老师:王亿本

    天气:晴

    地点:文法楼A132

    时间:4月26日

    听讲人: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类226班 王一瑶


    接连几天的阴雨,今朝终于放晴。耳边是伴着微风的清脆鸟鸣,我们迎着明媚的阳光,步伐轻快地走进文法楼,准备和传播学概论来场一周一次的“邂逅”。

    待我们渐次落座,距上课还有十余分钟,王老师也阔步走进了教室。他先将课件放到了上周讲到的页面,又仔细整理了手边文件,而后微笑着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面前,同我们打招呼、亲切地询问我们的学业状况。

    上课铃声响起,王老师开始向我们讲授今日课程。他先给我们介绍了何为新传播媒介,以及它的类型和特点。在谈到主要传播媒介类型时,他缓缓说道:“技术和内容需要‘比翼双飞’,不能只关注技术方面,从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当讲到机器人写作和智能传播这个热点现象,王老师环视教室,向同学们抛出两个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替代我们,我们的优势在哪儿?”

    老师话音刚落,一个女生便立刻举手起立回答道“我有思想!”。王老师眉目含笑地称赞道:很好,机器人没有思想,也没有主观能动性,咱们活人的优势就在报道的深度和评论的角度。

    虽然课程内容是高深庞杂的,但王老师为我们举出一系列生动翔实的案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去理解一个又一个理论和现象,通过模块化讲解为我们梳理知识脉络。课程知识氛围浓厚又不乏欢声笑语。我们在课上了解到保罗·莱文森曾提出的两个理论,一是补偿性媒介,二是人性化趋势。王老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我认为媒介发展是一个补偿性行为,是一个回归与超越的过程,我们既能从媒介中获得类似于面对面交流的沉浸感,又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加强多方联系。”

    在传播学概论这门课上我们总是能忘记时间的流逝,肆意徜徉于传播学的海洋。不知不觉中与王老师共度的三节课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被划上句号,当我起身离开教室时,心中不仅有在这堂课学到的知识,还有对于下一次课程的满满期待。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