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团徐丽旭 曾宜奇)“学习雷锋,好榜样。”转眼又到三月,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想起一个温暖了整个中国的名字——雷锋。提起雷锋,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热于助人等暖心的字眼。或许有油时我们会觉得雷锋离我们很远,遥不可及,其实,用心“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我校前湖学院孔文辉同学便是这么一位“雷锋”,在教室上课时偶然拾到一个黑色钱包,第一想法是“要尽快找到钱包失主,失主现在一定很着急”在报告任课老师后,他立即将钱包交到了学校保卫处。经过多方联系,校保卫处找到了失主丁侠琦。“3万多元现金失而复得,让我很意外,南昌大学学子拾金不昧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失主丁侠琦之后说道,并为孔文辉送上印有“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而孔文辉同学则表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将心比心,每个人在遗失财物后都会很着急。”“我是来南昌大学探亲过程中遗失的钱包,丢失金额这么巨大,当时我很着急,感觉肯定没有希望找到,但没想到后面接到了学校保卫处的电话,让我很惊讶,南昌大学学生的素质确实高!”失主丁侠琦称赞道。
南昌总是挂大风,我也算是有一点强迫症,那些掉下来的被子总是让我不自觉的注意,感觉不把它们捡起来就打破了什么。” 来自广播电视学的张凯莹在室友心中也如同“雷锋”般存在,她总是在南昌的大风天里,将晒在外面的被风刮下来的被子一一捡起。这本是很小的事,小到很多人都不会在意,宿舍门前被大风刮的东倒西歪的被子在很多人眼里好似是一种常态,仿佛少了那些形状不一掉在地上的被子才是一种怪异。“很多人都习惯了,却没有人想过要把它们捡起来,除非那是你自己的”,她的眼神中带了些许无奈“没有人去做,那我去做好了。”她说话时语气里总是自然的流露出笃定,像是对于这样的小事的关注已经习以为常。也许正是因为将这样的关注当做一种习惯,当被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她回答得坚定快速,“我没觉得这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只是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不应该所有人都将这样的小事忽略掉,而做这些事的初衷也是想让自己快乐,嗯,做这样的事我会感到快乐。”“张凯莹总是会去做那些让人忽略了的小事,我想这样的小事积累起来大概就成了大事。”在同学眼里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随着时代变迁,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个人和集体做好事,做善事。学习雷锋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学雷锋已成为常态。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平日里会举办很多的爱心活动,和同学们一起传递大爱温暖。而今年,在“3·5雷锋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继续前进,走进南昌市和谐情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爱心。据悉,新传学院青志协的同学们很早前就开始准备文艺节目,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带来他们的表演。恰逢敬老院刚装修完,青年志愿者们便帮助清扫各个房间,之后还拉着老人的手陪老人们聊天,倾听老人心事。“如今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但可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做一个怀有“雷锋精神”的有爱的志愿者。”一名青志协成员这样说道。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雷锋”式好人他们不求换来物质的回报,也不求高尚的虚名。他们所做的就是带着自己一颗温暖的心,去帮助他们能够帮助的人。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不仅有无限的春光,更有雷锋精神,等待你我从现在的点点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