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第三附属医院)他们,被称为捕捉病毒的“侦察尖兵”;他们,为新冠狙击战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们,把控所有风险,为诊断提供第一手情报;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临床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在为生命逆行的这条路上,还有这样一支冒着感染的风险,直面病毒,默默战斗在一线的隐形战士——检验科“新冠”工作小分队的队员们。


为及时给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尽早疏导和正确诊治患者,防控新冠病情的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检验操作人员的安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汇集了一切可用资源,不计成本,不分昼夜,仅用三天时间,建成了一个达到符合要求负压环境的加强P2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20年2月12日正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成为了南昌市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点。同时,为确保疫情检验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检验科迅速成立了由李丽萍、方颖慧、王卫国、曹玲、谭利利、郭琴华等6人组成的“新冠”工作小分队,开展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核酸检测工作,为患者早日确诊争取了时间。


早上7点,检验科主任李丽萍和她的“新冠”工作小分队的队员们准时到达医院,开始了这一个月来的每天必备动作——“武装”自己:防护服、护目镜、帽子、口罩、鞋套、手套等物品熟练穿戴好后,便毫不犹豫地走入了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
每一批的检验,从标本转运到实验环境准备,从个人防护做到位到实验扩增、结果分析,从废弃物的处理到实验室的消毒,这一整套环节5个多小时,队员们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虽然他们必须维持新冠病毒核酸提取的姿势两个小时不动;虽然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脸上布满了压痕,汗水湿透了衣背;虽然他们带着的护目镜早已模糊不清,胸口早已呼吸不畅;虽然他们五个多小时无法喝水进食,精神要保持高度紧张;虽然他们完成每天三批次的检测后早已到凌晨,连续在恒温负压环境下高负荷工作,早已精疲力尽......但他们深知,只有及时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才能实现早一分报告,早一分隔离,早一分治疗。
检验的最后一步是等待,等待结果的过程是焦急而又枯燥的。但正是这焦急的等待,才有了最后出结果后的尘埃落定;正是这焦急的坚守,才有了阻碍疫情发展的力量;正是这焦急的时刻,才有了最后收获胜利时的欢笑!
加油,我们的隐形战士!
加油,我们战疫一线的“病毒捕手”!
编 辑:戴 琳
责任编辑:明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