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为新疆阿克陶县眼科医疗注入“光明力量”——记附属眼科医院白内障科黄旗医生的援疆故事
  • 作者:附属眼科医院 摄影:附属眼科医院 单位:附属眼科医院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07-09字体:[
  •   

    本网讯(附属眼科医院)2月18日清晨,天光未亮,附属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治医师黄旗便再次踏上前往新疆阿克陶县的征程。作为全省唯一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南大眼科医院一直秉持着“公立公益、服务光明”的使命。而此次黄旗医生的援疆之行,是医院践行社会责任、助力边疆医疗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黄旗医生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援疆医疗工作,但内心的使命感依然炽热如初。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援疆老兵”,她深知此行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给边疆患者带来光明,更是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伍。

    抵达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后,黄旗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她的主要任务是带教白内障手术,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白内障手术虽然在眼科手术中相对常见,但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手术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黄旗常常这样叮嘱当地的眼科医生。她的教学理念,源自于自己求学时恩师 的教诲。还记得初入手术室时,她的老师也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强调细节,手把手纠正她的每一个动作。如今,黄旗将这份传承化作实际行动,把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

    在带教过程中,黄旗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白内障手术操作前,她会详细讲解各个手术步骤、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让当地医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手术流程。到了台上,她一边操作一边再次讲解巩固理论知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调整的角度都不放过。

    “看,白内障主切口是整台手术的‘大门’,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后续操作。”黄旗手持显微手术刀,眼神专注如炬,“角膜组织就像一层晶莹却脆弱的玻璃,手术刀落下时,既要精准切开角膜深度又要精准把握隧道长度。”完成主切口教学后,黄旗又将注意力转向了撕囊环节。“看,撕囊时,动作要像蜻蜓点水般轻盈,力度控制在刚好划破前囊膜却不损伤周边组织。”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显微镊夹住前囊膜边缘,在显微镜下轻轻旋转,“前囊膜就像一张超薄的蜘蛛网,一旦囊膜撕裂扩展,后续操作难度及风险都会大大增加。”每当讲解完关键步骤,黄旗都会让当地眼科医生亲自上手操作,自己则在旁边紧紧盯着,随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钻研,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眼科的司马义医生终于迎来了独立主刀的时刻。当他成功完成第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时,兴奋地对黄旗说:“老师,我终于能像您一样,给患者带来光明了!”

    当看到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手术器械,顺利完成一台白内障手术时,黄旗的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这不仅意味着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在眼科医疗技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白内障手术治疗。

    如今,司马义医生已能较熟练完成常规白内障手术,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黄旗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后面还有更复杂的病例等待着他们去攻克。接下来,她计划进一步带教司马义医生突破复杂一点的白内障手术,帮助其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同时开启新一轮的“传帮带”,为阿克陶县培养更多眼科技术骨干。

    除了手术台上的实践教学及日常查房工作,黄旗还会定期参与《江西红医生》专家讲座授课以及定期开展科室小讲课,进一步为当地眼科团队搭建起系统学习的桥梁。

    除了日常的带教工作,黄旗还定期深入阿克陶县基层地区开展医疗帮扶和义诊活动。阿克陶县地域辽阔,基层乡镇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但这并没有阻挡她的脚步。她和当地眼科医生以及江西省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团,为当地的群众进行免费白内障筛查。自援疆以来,累计行程600余公里,覆盖8个基层乡镇,筛查群众1000余人次,对筛查出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安排合适时机至阿克陶县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使众多因交通不便和经济困难而延误治疗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不知不觉,二次进疆已到七月,但黄旗和援疆医疗团队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他们将继续怀揣使命,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传帮带”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为提升边疆医疗水平贡献力量,让光明之光在阿克陶县这片土地上持续闪耀。

    编    辑:贺  姣

    责任编辑:陈小赤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